为提升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,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绍兴银行温岭支行厅堂工作人员主动化身“金融知识宣传员”,利用客户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,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和案例,开展“以案说险”宣传,进行一对一、面对面的宣讲,解答客户疑问,让金融知识宣传更具温度和实效。 案例经过 某银行客户经理张某在办理一笔企业贷款业务时,发现企业法定代表人王某对公司的主营业务、财务状况等核心经营信息十分陌生,回答含糊不清。相反,陪同前来的财务则异常活跃,对张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对答如流。张某凭借职业敏感,将财务支开。在与王某单独沟通时,张某耐心沟通并强调冒名贷款的法律风险。最终王某承认其并非实际经营者,是在网上看到只要“配合走流程”,就有高额报酬的诱导下,冒充法人代表配合办理贷款,认为自身无资产可执行且日后可逃避责任。张某当即严肃告知王某:他作为被他人利用的“职业背债人”,即使未实际使用贷款资金,一旦贷款成功发放且无法偿还,其作为合同签署的法定代表人和借款人,将承担首要的法律责任,不仅严重损害其个人征信,甚至面临牢狱之灾。 案例分析 近年来,以低收入劳动者、无稳定职业者、征信空白人群、法律知识淡薄人群正成为“职业背债人”的主要围猎目标。本案中,不法分子利用其谋生压力大,金融知识匮乏的特点,以“高额报酬”为诱饵,后以“配合走流程”为话术,将受害人包装成“企业法人”骗贷,受任。“企业法害人看似能获得“酬劳”,实际需背负高额债务,最终承担法律责任。 案例启示 1、警惕有偿回报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“挂名获利”“高额报酬”等为诱饵,吸引低收入人群参与背债人角色。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,主动切断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的可能,避免因贪小利陷入终身债务陷阱。 2、珍视个人信用价值 充分认识个人信用的重要性,警惕“零风险背债”“贷款无需还”等话术蛊惑,务必选择正规银行筑牢信息甄别防线合法权益,避免上当受骗并遭受损失。 3、筑牢信息甄别防线 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切勿交由他人保管或代办业务,遇到索要身份信息的行为立即远离,这些资料很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犯罪活动,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谨防信息泄露。 此次“以案说险”宣传活动精准覆盖厅堂客户,让金融知识更贴合实际需求,切实提升了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,彰显了绍兴银行服务社会、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担当。 
|